新闻资讯

News

来源: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2-25 09:14:27

宇通重工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是国内专业化环卫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主营环卫清洁装备、垃圾收转装备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分为保洁和收转运两个大类,其中保洁类主要以道路路面及立面设施的洗、洒、吸、扫等清洁保养类车辆及设备为主,包括洗扫车、扫路车、吸尘车、清洗车、洒水车、抑尘车、绿化喷洒车、护栏清洗车、路面养护车、除雪车等;收转运类主要以垃圾清理、收集、转运类车辆及设备为主,最重要的包含压缩式垃圾车、餐厨垃圾车、自装卸式垃圾车、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密闭式桶装垃圾车、厢式垃圾车等多类产品;公司具备拥有传统和新能源底盘设计能力,整车一体化优势显著,产品涵盖清扫、清洗、收运、清运、站类及保洁设备六大领域,吨位覆盖1-32吨,包括燃油、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多种能源类型。公司在2021年发布行业内首款6t无人驾驶洗扫车,迈出环卫领域自动化作业的又一大步。销售及售后网络覆盖全国超82%的城市,其中一、二线城市已全部覆盖。

  公司以“改善环境、造福社会”为己任,专注于城乡“道路清扫”、“洒水抑尘”、“生活垃圾收运”及以“宇通智慧环卫云平台”为核心的人车事物智能综合管理系统,具备为客户提供环境卫生系统解决方案的强大能力和成功经验。

  公司持续践行“全面开拓市场、全面开发客户、全面布局产品、全面拓展渠道”的发展策略,大力开拓并深耕市场,同时,依靠强大的科研实力,2017年开始全方面开展新能源环卫设备的研发生产,并以优越的安全环保性能被慢慢的变多的城市和地区选择。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2023年上半年,公司环卫车辆上险1,305台;其中,新能源环卫车辆上险401台,市场占有率16.24%。

  我国地域跨度较大,人文环境、城乡布局、天气特征情况、地域位置等决定了环卫设备需求呈现广域化、分散化、多样化的特点,公司产品也具有多批量、多品种的特点。

  公司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充分的利用资源,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标准化及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方面,企业主要采取市场导向型的柔性化生产模式,“以销定产,以产定采”,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环卫设备是环卫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服务事业,作为上游产业,为环卫运营服务行业提供机械化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短期需求受政府财政影响较大,节能环保支出同比下降明显,环卫运营服务企业资金紧张,采购设备的积极性下降,导致2023年上半年行业量出现较动,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上险数)显示,环卫设备行业2023年上半年上险40,631台,同比下滑7.8%。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随国民经济发展一直增长,城镇化率不断的提高,环卫作业面积也会持续不断的增加,同时,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严、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提高,以及农村环卫服务市场化率的逐步提升,国内环卫服务规模有较大空间;再者,2013年(行业开始迅速增加)及之后生产的环卫车辆陆续开始更新,环卫设备市场需求有望恢复增长。

  随着新能源环卫设备技术不断成熟,成本一直在优化,相比传统环卫设备的优势凸显。2023年上半年,行业整体产品需求虽仍以传统产品为主,但新能源产品在行业整体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下逆势高涨;且新能源需求超过10台的城市由2022年上半年的27个扩张到2023年上半年的38个,同比增长40.7%,行业需求的区域分布更加均衡,行业认可度和覆盖度进一步提升。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环卫设备上险量2,469台,同比增长21.2%,新能源渗透率为6.1%,新能源需求慢慢地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其中,地方环卫车企业和环卫造车新势力纷纷进军新能源环卫行业,上险品牌高达66个,同比增幅50%,前十集中度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新能源环卫市场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公司环卫服务业务涵盖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园林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管养、物业服务、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公厕管理、河道水域保洁等一系列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服务。

  公司致力于成为“科技引领的人居环境服务专家”,发挥设备+服务协同优势,通过新能源解决方案、人机结合新工艺、智慧环卫管理系统、智能检测+精准作业模式、无人环卫研究、农村垃圾分类等手段,积极地推进智能化技术与环卫服务行业的融合,打造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推动环卫服务模式全面革新。

  公司通过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客户签订项目运营服务协议,提供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管养、物业管理服务等一系列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同时基于环卫服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新的合作、经营方式。

  国家政策导向、城镇化建设是环卫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及国内城镇化水准不断提升,推动行业市场总规模持续增长,依据环境司南数据整理,2023年上半年,全国环卫市场化开标项目合同额1,063亿元,年化额388亿元,中标公司数约7,200余家。同时,城市环境治理部门对行业服务品质的理解、预期、需求都更精准、更精细,未来环卫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环卫一体化、管理智慧化、产业集中化趋势将进一步深化。

  环卫一体化:环卫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环卫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包括:①区域一体化,从区域维度方面,不同区县、不同城镇、城市和乡村的环卫服务都将整合为更大体量的项目。②业务一体化,环卫上下游包括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绿化管养、市政设施维护、城市资源经营等都有整合的趋势,环卫市场主体需要在更大领域上开拓业务、形成产品、提供优质服务。

  管理智慧化:随着5G及其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地发展与应用,管理智慧化成为引领行业革新的主要的因素,依托物联网技术,管理智慧化可实现对环卫设备和人员实时动态管理,在总系统内进行任务分配,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而提升作业质量及效率,并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政府、公众、企业间的交互方式升级。

  产业集中化:近年国有平台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跨界发展企业纷纷介入环卫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加速白热化,未来环卫产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环卫服务将向产业集中化发展,在这过程中,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及运营管理能力的环卫领先企业将在市场上不断拓展,逐步提升市场地位。

  公司主要是做矿用车辆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产品有新能源矿用车和燃油矿用车,其中,新能源矿用车分为充电、换电、线控底盘等多种类型。目前,公司产品已涵盖60t、90t、105t、130t等多个系列,大范围的应用于矿山运输、港口运输、水电工程、隧道施工等各类工作场景,产品已经在全国主要区域运营,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

  公司自2008年起开始研发和销售矿用车辆,于2018年在行业内率先开发并推广新能源矿用车,目前,公司新能源矿用车为国内第一品牌。公司致力于成为新能源矿用装备市场领导者,依托新能源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及先进的智能制造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针对矿用装备市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高可靠、高安全、高环保的新能源矿用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矿用车市场保持着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特点,市场需求受国家政策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而波动,销售订单批量小,客户群体分散,因此公司采用面向订单生产+管理订单储备的生产运营模式。公司产品营销售卖模式主要为直销模式。同时,基于矿用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市场需求,公司不停地改进革新,持续为矿山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坚持开放合作,推进换电方案、无人驾驶等解决方案,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大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矿用产品需求的迅速提升,矿用市场突飞猛进。但总体而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为粗放,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自2015年4月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的有关政策,逐步促进了矿山生产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为未来矿业发展的风向标,矿山设备的新能源化已成为趋势。对于矿山企业来说,新能源产品的应用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矿山运输的纯净排放,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同时还能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例如车辆能耗,相比燃油车,纯电矿用车能耗成本下降70%以上,大幅度的降低了经营成本。自2019年开始,矿用车的电动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能源渗透率迅速增加且市场空间较大。

  根据国家矿产资源整体发展规划,矿山建设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矿用设备也朝着大型化和无人化发展。设备大型化直接带来了运输效率的提升,同时能减少设备数量,降低人工和管理成本。矿山内部相对固定的运输线路、封闭无人的环境、点对点且低速的运作时的状态等场景特点,使露天矿区成为无人驾驶快速落地的最主要场景;无人化将进一步解决矿山招工难、人力成本高以及行车安全事故隐患等问题。

  公司主要是做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基本的产品包括多功能旋挖钻机、液压履带式强夯机、重负荷起重机、桥梁检验测试车等,大范围的应用于高铁、机场、港口、码头、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中。其中,强夯机为国内第一品牌,桥梁检验测试车处于国内前列,公司在行业内率先研发并销售纯电动、增程式电动旋挖钻机。

  工程机械产品具有订单批量小、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同时,工程机械行业销售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因此公司采用“订单式+库存式”的生产模式。公司集中采购主要零部件,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公司零部件的供应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通过长期合作确保一定的价格上的优势。产品营销售卖模式主要为直销模式。

  工程机械行业是中国机械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工程机械商品市场需求受国家基建投资规模的影响较大,下游客户主要为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投资密集型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2023上半年,房地产和基建建设表现持续低迷、市场复苏前景不明朗;匠客工程机械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即CMI)为91.44,同比降低10.5%,环比降低4.4%;且受上半年项目按时开工少、客户资金紧张、市场设备保有量大等影响,目前行业呈现下滑态势。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持续落地,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持续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虽然近期行业持续探底,但工程机械的国际化、新能源化趋势明显,目前各大厂家持续研发并推出新能源产品,电动工程机械产品将迎来发展窗口期,新能源设备更替的市场增长点也将出现。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7亿元,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58亿元。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地方财政整体可支配财力并未明显扩张,财政收支紧张状态仍存在,设备采购积极性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影响。

  新能源环卫设备利好政策持续发布,再迎发展新机遇。2023年2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深入实施,推动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工业与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5年。该通知明确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明显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2023年6月,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与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年底。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把握行业需求机会,进一步深耕市场,提升市场覆盖度和销售能力;全方面开展产品性能提升及新产品研发工作,发挥底盘上装一体化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满意度;逐步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真实需求。上半年,公司环卫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上险量1,305台,其中新能源上险量401台

  下半年,公司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深挖客户的真实需求,加大新能源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渠道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以客户满意为出发点,围绕“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优化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确保客户订单高效交付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环境司南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环卫市场开标项目年化额较上年同期小幅增长,增幅1.46%。国内经济稳步的增长逐渐回暖,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态仍然紧张,部分地区推进由国有企业承接环卫服务项目,以缓解政府短期财政支付压力,上半年开标年化合同额超过1亿元的环卫服务项目33个,国企中标数量为25个,占比76%。

  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推动业务布局调整,选择优质区域作为战略市场,聚集市场意向规模大、付款情况较好、有利于品牌价值的区域,并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创新,以联合体形式成功中标12亿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卫、绿化一体化项目。同时,公司以风险防范为导向,全面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控,主动退出部分回款较差的项目,加强风险管理责任,提升财务健康度,保障公司长期发展和经营目标实现。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中标环卫服务项目年化额2.78亿元。公司在运营的环卫服务项目年化额8.77亿元(含税);依据环境司南数据统计,公司为河南省内项目运营顶级规模的环卫服务企业,在全国排名第19位。上半年,公司环卫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

  下半年,公司将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定位中高端市场和中高端服务,进一步聚焦目标市场,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有效性;以服务品质领先为核心,建立公司特有产品属性和增值价值,打造产品差异化优势,通过人机结合、智能检测、无人环卫、信息化平台等方面技术优势的整合,形成低碳智慧化环卫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6月累计原煤产量23亿吨,同比增长4.4%;全国水泥产量9.5亿吨,同比增长1.3%。国内原煤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水泥市场需求延续弱势。受基建项目增长放缓、房地产销售景气度明显回落等因素影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下滑明显。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统计,上半年,国内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44%,装载机销量同比下降32.1%。矿用车市场需求萎缩,但新能源矿用车市场需求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23年上半年,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公司发挥新能源矿用车第一品牌的竞争优势,推出大电量产品加换电模式的方案来应对煤矿等重载上坡工况,丰富产品使用场景。基于公司完整的直销直服网络,继续扩展市场和渠道,并深化客户关系,国内市场持续稳步推进,目前已在全国28个省份,超过100个矿区批量运营或试运营,累计运营里程超3,000万公里,单车最大运营里程超过20万公里,运营天数超2,000天;海外市场继续扩展,目前已在泰国、印尼、阿联酋、智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项目落地。

  下半年,面对行业机遇,公司将继续加大新能源产品研制投入,陆续推出130t及以上大吨位矿用车、混合动力矿用车等产品,丰富产品配置及应用场景,同时深入推动换电项目和无人驾驶项目的落地,通过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及市场满意度带动市场覆盖度及销量增长。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公司基础施工类产品的销售受行业周期、宏观经济和房地产降温的影响较大。上半年,旋挖钻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行业量同比下滑,但旋挖钻电动化趋势明显,目前各大厂家已陆续推出电动旋挖钻产品,公司已于2020年推出电动旋挖钻产品,市场布局较早,产品的优点明显;强夯机行业规模较小,上半年行业量同比有小幅下降;桥检车行业量同比波动较小,主要为目前市场已趋于饱和,销量趋于稳定。

  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加大新能源产品的研发投入,推进各项产品迭代升级,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提升交付客户产品质量,主打产品均保持了较好的竞争力,新能源旋挖钻保持先发优势,强夯保持行业第一品牌,桥梁检验测试车保持行业第一梯队。

  下半年,为积极应对行业下行和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的局势,公司将重点提升产品竞争力、内部运营效率、产品交付质量、客户满意程度等。持续加强新能源的研发投入,推进产品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优化运营管理流程,提升交付能力;持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提升客户满意程度。三、风险因素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要求日益提高,环卫行业的前景广阔,发展机遇良好,但是,环卫行业对政策的依赖性比较强,属于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环保产业政策以及环境管理政策的调整,将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如果未来有关政策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给行业参与者带来准入限制、经营成本上升、要增加申请新的运营资质等不利影响,从而将对公司生产、销售、经营业绩等方面产生影响。

  我国环境卫生管理行业的主要客户为各地政府市政环卫主管部门,尽管市政环卫业务是城市发展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但是若未来宏观财政政策调整,可能会引起各级政府削减对环境管理的财政支出预算,进而影响客户对环卫服务项目及环卫设备的采购更新计划,进而对环卫行业的持续迅速增加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政府支付能力变弱,可能继续导致环卫服务业务回款变慢,现金流变差,金钱上的压力增大。

  环卫行业集中度较低,但目前处在快速成长期,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涉足、不相同的领域新企业的不断加入,市场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公司市场占有率提升未来将有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工程机械行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等紧密关联,而相关行业受到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国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会对行业下游客户的需求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产品营销售卖,给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工程机械的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的成本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求、替代材料的可获得性、供应商变动或其生产状况变动及自然灾害等。如果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并维持在高位,将增加工程机械企业采购成本,对盈利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专注于环卫设备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紧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等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围绕“安全、节能、可靠”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年来的自主研发和系统的技术创新,形成了相应的领先技术和产品优势。

  公司新能源以纯电动、燃料电池环卫设备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线,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电池、电机、电驱、电桥、电控”及“线控底盘”的自主攻关为切入点,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在新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燃料电池车辆性能提升、新能源上装系统集成和节能技术、智能驾驶、作业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多个重大突破。

  (1)新能源系统关键研发技术:①研发新新一代新能源三电系统:开发多合一碳化硅动力域控制器、新一代高安全超能电池、高效补能等关键技术,实现整车高压连接点大幅度降低、防水防尘等级更高、系统效率更加高,有效支撑车辆运营稳定高效、安全可靠。②储备开发大吨位产品4挡AMT动力系统,搭配宇通高效睿控技术,相较于行业主流6挡AMT系统,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车辆动力并改善驾驶感受。

  (2)燃料电池车辆性能提升:①经济性方面,基于整车底盘与上装一体化设计理念,开发高效电-电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实时功率精准预测及高效分配,使发动机系统始终处于高效状态,整车氢耗相对于行业有明显优势,有效提升车辆续航能力,降低客户经营成本。②安全性方面,研发碰撞传感器、氢浓度、氢瓶压力24h实时监测技术,实现氢-电-结构耦合的安全互锁机制,保障整车安全性。③适应性方面:通过整车能量流精准计算和分配,燃料电池可实现-30℃低温度的环境启动运行。

  (3)新能源上装系统集成和节能研发技术:①开发并推广环卫专用上装多合一动力系统,实现上装动力系统集成化设计,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同时增加上装布置空间。②上装节能研究,结合市场车辆多场景使用数据,对不同作业模式进行模拟试验,优化上装作业控制逻辑,实现同工况上装作业电耗相对于行业有明显优势,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4)智能驾驶研发技术:①开发了垃圾识别技术、对冲自适应技术和洗扫强度自适应技术,使得无人驾驶与自动作业智能联动,提高了无人驾驶洗扫车的作业效率和效果。②宇通智慧环卫云平台,依托于数据挖掘、集成物联传感技术、5G数据通信、云计算等主流信息计算技术,新升级发布了道路保洁精细化作业监控技术方案和作业自动规划最优收运路线技术方案,配套车辆自动规划收运路线,提高自动化作业水平和作业效率。

  (5)洗扫车吸盘全场景适应技术:全新设计洗扫车吸盘入口结构,适应不一样类型的垃圾顺利进入吸盘;该技术在满足正常洗扫作业的同时,兼顾树叶、饮料瓶、沙子石子、泥水等垃圾,实现城市道路垃圾全覆盖,大幅度的提高作业效果稳定性。

  (6)压缩车全密封技术开发:基于南方地区夏季多雨,垃圾含水量大的特点,针对性开发了压缩车全密封技术,大幅度的提高了压缩车的密封性能,解决了客户装载大含水量垃圾时压缩车与填装器结合面漏水漏垃圾的行业难题。

  (7)压缩车大装载量技术开发:保持箱体截面及整车外廓尺寸,通过整车空间优化布置与轻量化,箱体容积提升15%;打破现有压缩机构原理,行业首创推头水平进料技术,压缩力相对于原结构提升20%。整车装载量综合提升20%以上,垃圾收集转运效率更高。

  公司拥有专业的环卫设备研发队伍,目前拥有环卫设备类研发人员24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35人,本科180人;高级职称人员16人,中级职称人员56人。公司成熟的研发流程,优秀的研发技术和管理团队,可有效完成环卫设备创新研究、技术集成、产品研究开发、验证试验及评价。

  公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品和技术创新,坚持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原则,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专利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公司环卫装备业务拥有有效专利281件,其中发明专利65件,主要围绕新能源三电系统、智慧环卫、上装作业系统等产品项目,重点掌握了纯电动底盘与上装动力集成控制技术、智慧环卫云平台技术、智慧环卫无人驾驶技术、高效率节约能源气力输送技术、高效低噪离心式风机技术、深度保洁技术等核心技术,荣膺“河南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郑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称号。

  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科学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建有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履带式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环保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市纯电动环卫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纯电动环卫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部地区工程机械动员中心,具有完备的研发技术机构、科研创新平台和研发试验、检测设施设备,研制的产品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科技成果奖、军队科技进步奖、总装备部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奖、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奖、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河南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工程学会科技奖、河南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多项产品通过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

  公司依托“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和开放的机制,建立了有效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与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宇通客车600066)联合组建“河南省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创新中心”,集成优势科技资源,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公司《高效纯电动环卫车整车开发及产业化》获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支持,《高性能纯电动洗扫车开发及产业化》获批郑州市重大科学技术创新专项,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助力。

  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持续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合作伙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技术交流,协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依托这些资源,公司围绕环卫设备新能源技术、智能化作业技术、轻量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研究,逐步建立了环卫设备新能源技术、智能化作业技术、轻量化技术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了环卫设备新能源技术、智能化作业技术、轻量化技术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是以环卫设备生产为主业的制造业企业,新能源环卫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中,动力电池系统、电机和集成式电机控制器均与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供应商联合开发,且与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撑新能源环卫设备技术竞争力持续领先。传统环卫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均采购自国内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公司已同大部分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公司在产业配套方面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保证和提升。稳定、可靠、敏捷、领先的供应链队伍,动态、严格的优化提升管理机制,形成了公司领先的质量优势、技术优势、交付及服务保障优势。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发展,公司环卫服务业务围绕技术引领、效益领先、管理领先、服务专业等方面,打造了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新能源环卫整体解决方案、科学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农村垃圾分类等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在全国范围承接运营了60余个环卫运营服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运营管理经验,围绕人力、设备、物资、质量、安全、作业方案等维度,建立了标准化、精细化、可复制的管理体系,实现品质领先及效益领先。公司以“创文创卫和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建立应急服务管理体系,打造应急、质量监管、安全、智慧化四大保障机制,为全国20多个城区创文、创卫提供优质保障服务。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通过自主信息平台及集团IT开发优势,独立研发了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并持续升级迭代,覆盖人资、设备、质量、安全、物资采购、仓库管理六大条线的数据应用分析能力,将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成为专业管理的载体,持续推动运营效率改善提升,实现环卫运营全场景、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

  基于服务作业场景及运营大数据,发挥装备+服务协同效应,公司提出了以产品定制化、管理智慧化、作业精准化为核心的“新能源环卫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政府预算内,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环卫车,提供零排放的环卫方案,解决了环卫服务领域新能源应用成本偏高的痛点,曾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其中,郑州市航空港区项目共有各类纯电动环卫车辆200余台,为超过500万平方米的城市区域提供零排放的环卫服务。2022年进场运营的山东济宁、郑州新郑项目也广泛使用了新能源车辆,在后续的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将持续重点推广新能源解决方案,为国家节能减排、“双碳目标”的实现继续贡献力量。

  公司持续在人机结合、智能检测+精准作业、无人环卫作业等维度进行研发创新投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引领环卫服务行业技术领域的革新。

  公司通过工艺研究、新设备研发与应用推广,打造主次干道100%机械化作业和复杂场景“人机结合”作业的全场景机械化环卫作业新模式,改变了传统人工模式的岗位分工、作业方法,解决了人行道、慢车道、支路背街小巷等复杂场景下存在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经过现有项目运营验证、测算,作业质量稳定向好,综合劳动效率提升50%以上,为实现用工的年轻化、专业化,解决招工难、环卫工人工资水平低的行业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路径。

  为改变环卫作业中存在的“过度保洁、保洁不均”问题,公司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牵头研发“智能检测+精准作业”作业模式,一方面可快速、全面、准确地监测道路积尘、扬尘、可视垃圾数据,按照污染程度将道路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干净四级标准,分层分类部署最经济有效的作业工艺,既保证作业质量,又节能降耗,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以大气污染监测站点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覆盖项目全域,利用移动微站和固定微站进行日常监测,精准溯源,作为政府监测站点的补充,向政府提供专业治理建议,有效协同政府部门展开环境监测、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全场景无人环卫解决方案,主导研发、测试公园广场、人行道等人工依赖度较高场景下的无人环卫设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可覆盖市政道路全场景的无人智能清洁解决方案,引领智能化装备在环卫服务行业落地应用。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公司提前布局,将农村环卫一体化与农村垃圾分类相结合,经过不断研究、验证,系统性制定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的一体化运营方案,以经济、科学、可靠的技术工艺,实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公司针对矿用装备市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的矿用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新能源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及先进的智能制造能力,公司致力于成为新能源矿用装备市场的领导者。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公司历年来多次荣获“中国水泥行业百强供应商”、“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等殊荣。

  公司聚焦新能源纯电矿卡,开发了更适合矿山工况运营场景的三电系统,并为车辆匹配相应的充电补能方案及运营管理方案;基于纯电矿卡扩展线控底盘设计的具体方案,开放合作,打造矿山无人驾驶运营方案,目前已在山东邹城、广西百色等多地实现常态化无人运营。

  纯电动矿用车:公司联合供应商研发针对于矿用车工况的高强度动力电池,采用加强型结构设计,提升了电池在矿山恶劣工况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严苛的电池包综合测试方法,经过142小时振动+高低温循环+高湿+充放电循环的四项验证,防护等级仍可达到IP68&IP6K9K,防水能力行业领先;开发电池24h全时域监控功能,实现全时域内电池信息的有效监控和安全评估,出现异常及时报警,为客户安全运营保驾护航;自主研发双电机系统,相应匹配双控制管理系统、双冷却系统和双制动系统,为车辆提供“双重”保护,满足产品强劲的动力需求,保障产品的高安全性和高出勤率;采用集成式控制器,控制管理系统策略基于运营工况数据来进行分层分类的计算、分析和优化,确定保证产品最大化适应矿山运营,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换电矿用车:基于纯电动矿用车开发换电矿用车,目前已实现后背、甲板、侧换等多种换电结构的开发,满足多种换电方式的匹配需求;实现5-8分钟快速换电,有效解决普通纯电动车辆充电和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提高整车出勤率和运营效率;车电分离模式下,大幅度降低客户的购车成本,减轻客户金钱上的压力;实现充电集中管理,整个充电过程安全可控,延长电池常规使用的寿命超过20%。目前公司换电矿用车已在全国多个矿区实现批量运营。

  无人驾驶矿用车:基于纯电动矿用车技术优势全面布局线控底盘,可实现线控制动、转向、换挡和油门,具备矿山全工况、全天候适应能力,基本实现露天矿山“装、运、卸”全流程自动化运输作业。采用集成式电控全液压转向系统和集成式位移传感系统,解决全液压转向反馈精度低、可靠性差的行业问题,支撑精准横向控制;采用国际一流供应商的EBS制动系统,且用EPB和EBS双制动执行器冗余制动实现制动安全;线控换挡具备多重安全校验,可有很大效果预防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根据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的深度及快慢精确控制车辆运作时的状态,可减少驾驶员的驾驶劳动强度,提高驾乘舒适性;预留模块接口,可以匹配各类无人驾驶系统,方便进行开放合作,推进矿卡无人驾驶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成为行业内众多无人驾驶科技公司的合作方。

  截至报告期末,矿用装备业务拥有有效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授权15项;申请中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拥有软件著作2项。主要围绕新能源三电系统、快充、大运力经济性和无人驾驶等技术进行研究。所获知识产权均在公司研发的产品中得到充分应用,在增强运力、快充、经济环保和自动控制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综合性能。

  公司致力于在工程机械细分市场深挖客户的真实需求、研发最先进产品,在发布行业首创的纯电动旋挖钻机基础上,向系列纯电动、混合动力新能源工程机械探索,引导行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发展。基于客户的真实需求,升级CS系列强夯机,扩充桥梁检验测试车型谱,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系列新能源旋挖钻机:迅速拓展机型,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相继推出306、406等多个机型,目前已经实现小型、中型、和中大型钻机的全覆盖,满足市场80%客户的需求。持续优化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推出加压自适应控制,提高钻孔作业的平顺性,持续提升产品品质。

  系列强夯机:研发行业首台增程式电动强夯机,持续推进CS系列强夯机的优化升级,更高效、更节能,适用于连续重载施工作业。自主研发强夯机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可实现智能打夯记录和远程查看。推出了自动化施工强夯,可实现无人化远程控制。产品通过模块化组合可满足强夯、sddc(Super Down hole Dynamic Consolidation,孔内深层超强夯法)、吊装、冲抓、挤密桩等施工需求。一机多用,拓宽单机施工范围,减少施工设备的投入。

  多谱系桥梁检验测试车:完善桥梁检测车产品系列,投入研发超大跨度的桥梁检测车产品(最大跨高大于6m、最大跨宽4.9m),采用专利多级支腿控制技术,既能满足市政桥梁实施工程对跨越能力的需求,又能满足高速公路桥梁实施工程对占道宽度的需求。

  公司致力于建立一支国内一流的具备专业能力、全方位知识结构、德才兼备的管理与研发队伍。截至2023年6月,企业具有基础工程机械类研发人员98人。具有优秀的创新管理团队,管理小组成员在工程机械行业平均具有10年以上的研发及管理经验,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效果获得行业的一致认可。

  截至2023年6月,基础工程机械业务拥有有效专利7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授权73项;申请中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待授权11项、实用新型待授权4项。主要围绕新能源旋挖钻机、智能控制等重点产品项目形成一系列知识产权。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